我是食道癌的高風險族群嗎? 食道癌的新聞正在滿天飛,接連兩位名人都因食道癌離世,你一定也看過「喝熱飲恐罹患食道癌」、「熱飲喝超過某某溫度容易罹患食道癌」這樣的新聞。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? 先來說說結論,過熱的飲品、食物確實有傷害食道細胞的風險存在,然而同時,抽菸、喝酒卻是更大的風險因子:相較於熱飲帶給人體的傷害,抽菸、喝酒的影響力是遠大於熱飲的。 在我們深入探討這個問題之前,希望大家能夠養成「自我提問」的習慣:過熱的飲品是多熱?攝氏65度的飲品又是多燙?怎樣的頻率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?所有的飲料都會對人體有影響嗎? 學會對接收到的資訊持保留態度,才不會被聳動的標題牽著鼻子走喔! 首先,食道癌為什麼對台灣人這麼重要? 第一,食道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之一,營養不良常是癌症患者會有的狀況,食道癌的患者更是有吞嚥困難、無法進食的問題,進而更容易導致營養不良、抵抗力不足的結果。二者,在全球的統計中,東亞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是全球之首,對於食道癌,台灣人確是不可不防。 哪些是食道癌的風險因子? 食道癌可以分成兩種:鱗狀上皮細胞癌、腺癌,細胞癌佔食道癌的多數。 鱗狀上皮細胞癌的風險因子有:男性、抽菸、喝酒、嚼檳榔、高溫咖啡或茶、高氮食物。 腺癌的風險因子有:男性、肥胖、胃食道逆流、藥物、基因、菸酒、營養不良、巴雷斯特食道症。 值得注意的是,高溫的咖啡或茶在科學上,對食道癌並非是顯著的影響因子,我們更應該著眼在菸酒對人體造成的傷害。 熱飲對食道癌影響不顯著,有多不顯著? 以茶飲來說,飲用的總量與食道癌在科學研究上是沒有相關性的;然而飲用的溫度確實在多數的研究中與食道癌有相關。 以咖啡來說,大多數的研究顯示咖啡的飲用量與食道癌無關,少數研究表示每日3杯以上會有相關性;溫度上,過熱的咖啡與食道癌也是有關聯的。 以食物來說,太燙口的食物與食道癌是有關聯的。 綜合以上,目前看起來,明明熱飲或熱食跟食道癌就有關係啊! 還記得開頭對大家的耳提面命嗎? 許多研究都證明了兩者的關聯性,但你有想過,研究是怎麼做出來的嗎? 大多數的研究都是以「訪談」的方式進行,既然是訪談,就一定會存在偏差。例如,「您每天喝多少咖啡、多常喝咖啡」,每家咖啡店泡的咖啡都一樣嗎?您每週喝的咖啡頻率都一樣嗎?再例如,「您一口的量是多少?」,問問您旁邊的同事或朋友,您們對一口量的定義有相同嗎?回到溫度,每個人對於「燙」、「熱」的感受度不同,研究也不一定會去測量飲品的溫度。 研究一定存在偏差,科學也是日新月異的,對於每個答案,我們都不應該深信不疑。 熱飲會傷害食道細胞,還有什麼也會? 咖啡和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熱飲,而這兩種飲品也存在著對人體有益的物質:多酚物質和咖啡因。這兩種物質是公認的抗氧化物質,尤其是「綠茶」的功效更是被新聞拿出來說過太多次了。 然而,在製程之中,例如咖啡豆的烘培、茶類的發酵,加工程序越多,抗氧化物質會被破壞得越多。二者,物極必有反,過量飲用這些飲品,抗氧化物質反而會成為「助氧化物質」,加速對細胞的破壞。 在我們關注飲品的溫度外,飲品的品質、總量也是大家要去注意的地方。 最後,加工的肉類、醃漬的魚類等等,也都是會促進細胞傷害的食物,大家在吃好吃的培根、鹹魚之餘,還是要注意總量喔! 天啊!我好像是食道癌高風險族群,怎麼辦! 會導致癌症的原因有非常多,更是無法被預測的(就如你不能預先知道你明天會感冒一樣)。我們能做的,其實非常簡單,只是大家願不願意落實的問題。
以上,希望能幫助大家對近來火紅的食道癌議題有更完整的認識喔! 參考資料: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